立式泵(如立式离心泵、立式管道泵等)因立式安装、结构紧凑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给排水、水处理、化工、暖通等领域。其常见问题可按故障类型分类,结合结构特性(如长轴、立式密封、叶轮与电机同轴度要求高等),具体问题、现象及核心原因如下:
启动阶段是立式泵故障高发期,多与电源、机械卡阻、吸入条件相关。
运行中性能不达标,多与介质特性、部件磨损、管路阻力相关,直接影响系统效率。
- 现象:出口压力表读数低、实际输送量不足(如水池补水慢)。
- 核心原因:
- 管路问题:进出口管路堵塞(水垢、杂质堆积)、管路泄漏(尤其是吸入侧,导致进气)、阀门未全开(进口阀节流、出口阀未打开到位);
- 叶轮问题:叶轮磨损 / 腐蚀(叶片变薄、表面坑洼)、叶轮通道堵塞(纤维、杂质卡入);
- 转速问题:电机转速低于额定值(如电机接线错误、变频器参数设置不当);
- 介质问题:介质黏度 / 密度过高(如输送污水时含大量悬浮物,超出泵设计范围)。
- 现象:运行中发出 “刺耳噪音”“气泡破裂声”,伴随流量波动,长期会导致叶轮损坏。
- 核心原因:
- 吸入压力不足:吸程过高(吸入管路过长、管径过小导致阻力大)、吸入池液位过低(液位低于泵入口中心);
- 介质特性:介质温度过高(导致饱和蒸汽压升高,易形成气泡);
- 部件问题:叶轮入口处磨损(破坏流道,导致局部压力降低)。
立式泵的密封(尤其是轴封)因立式安装时 “轴向压力不均”,易出现泄漏,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,分机械密封和填料密封两类。
- 现象:密封处持续滴液(超过 10 滴 / 分钟为异常)、严重时喷液,伴随密封腔发热。
- 核心原因:
- 密封面损坏:动 / 静环磨损、划伤(杂质进入密封面)、端面贴合不良(安装同轴度差);
- 辅助部件失效:密封圈(O 型圈、V 型圈)老化、变形、断裂;弹簧松弛、断裂或压缩量不当;
- 轴套问题:轴套磨损(与密封环配合间隙过大)、轴套偏心(轴弯曲导致)。
- 现象:密封处漏液量过大(正常应呈 “滴状渗漏”,而非流淌),或填料发热、冒烟(过紧)。
- 核心原因:
- 填料本身问题:填料磨损、老化(长期使用后硬化)、型号不符(如介质腐蚀性强但用普通填料);
- 安装 / 调节不当:填料压盖过松(密封力不足)或过紧(摩擦发热)、填料切口错位(未形成环形密封)、层数不足;
- 轴 / 轴套磨损:轴或轴套表面划伤、磨损,导致密封间隙增大。
立式泵因 “长轴结构”,轴系稳定性要求高,振动噪音多与不平衡、不对中、润滑不良相关,长期会加剧轴承磨损、密封失效。
- 现象:泵体 / 电机剧烈振动(振幅超过 0.08mm 为异常),伴随 “嗡嗡声”“摩擦声”“撞击声”。
- 核心原因:
- 轴系不对中:电机轴与泵轴同轴度偏差过大(安装时未校准,或基础沉降导致);
- 叶轮不平衡:叶轮磨损 / 腐蚀(质量分布不均)、叶轮附着杂质(如水垢、纤维)、叶轮安装偏心;
- 轴承问题:轴承磨损(滚珠 / 滚道剥落)、润滑不良(润滑脂不足、型号不符、油脂变质);
- 基础与管路:泵基础不牢固(混凝土开裂、地脚螺栓松动)、管路支撑不足(管路振动传递至泵体)、进出口管路 “应力过大”(管路变形拉扯泵体);
- 气蚀影响:前文提到的 “气蚀现象” 也会引发高频振动和噪音。
电机是立式泵的动力源,故障多与负载、电源、散热相关,严重时会烧毁电机。
- 现象:电机外壳温度过高(普通电机超过 80℃,防爆电机超过 70℃)、电机烫手,伴随绝缘漆异味。
- 核心原因:
- 负载过载:泵实际流量超过额定值(如出口阀门开度过大)、介质黏度 / 密度过高(导致叶轮阻力增大);
- 电源异常:电压过高 / 过低(超出额定值 ±10%)、三相电压不平衡(偏差超过 5%);
- 电机本身:绕组短路 / 接地(绝缘层破损)、轴承磨损(摩擦阻力增大,电流升高);
- 散热不良:电机风扇损坏、散热片堵塞(灰尘、油污堆积)、环境温度过高(超过 40℃)。
- 现象:电机运行中突然停机,断路器或热继电器跳闸。
- 核心原因:
- 过载保护动作:泵负载过大(如叶轮卡阻、介质阻力大),导致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;
- 短路保护动作:电机绕组短路、接线端子短路(电线绝缘层破损);
- 接地故障:电机绕组接地(绝缘层击穿,与机壳导通);
- 轴承卡死:轴承严重磨损后 “抱死”,导致电机堵转,电流骤升触发跳闸。
- 定期检查维护:每周检查密封泄漏情况、轴承温度(≤70℃)、振动值;每月清理叶轮、吸入滤网(防止异物进入);每季度更换轴承润滑脂(选用与泵匹配的型号,如锂基润滑脂)。
- 保证安装精度:安装时校准电机与泵轴的同轴度(径向偏差≤0.1mm,端面偏差≤0.05mm),基础需牢固(混凝土强度达标,地脚螺栓拧紧)。
- 监控运行参数:运行中记录流量、扬程、电流、温度,避免超额定负载运行;防止泵 “空转”(空转会导致叶轮、密封烧毁)。
- 介质预处理:输送含杂质的介质(如污水)时,加装滤网(网孔尺寸≤叶轮入口直径的 1/5);输送腐蚀性介质时,选用耐腐蚀材质的泵(如 304 不锈钢、氟塑料)。
通过以上分类,可快速对应立式泵的故障现象,定位核心原因,进而高效排查与维修,延长泵的使用寿命。